
如今,若你回顾九十年代的时尚影视剧,会发现剧中那些时髦演员手中常常拿着一种形状像砖头般庞大的移动通讯设备闪牛,被称为“大哥大”。
实际上,这种体型庞大的“巨型手机”在我国早于1987年便已出现。当时这批最早的手机采用的是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名称叫“TACS大哥大”。
那是一个许多人仍在为温饱奋斗的年代,谁能拥有一部大哥大,便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令人非常自豪。
展开剩余90%就像现代人开豪车一样,旁观者第一反应就是此人肯定腰缠万贯。
那么,这象征着“面子”的大哥大最初是如何实现通话的呢?
其实流程和现在相差无几,首先需要办理一个属于自己的手机号码。
那么你知道中国第一位办理手机号码的人是谁吗?在那个可以自由选择号码的年代,这位先行者又挑选了什么数字呢?
接下来就为你揭开这个谜底!
其实,这个号码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数字是“901088”,由中国首位手机用户徐峰亲自挑选。
那是1987年11月21日,年仅二十多岁的徐峰来到广东省广州市邮电局无线分局,他说:
“你好,我想买一部大哥大,办理一个手机号码,方便业务联系。”
柜台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位穿着得体的年轻人,不禁心生疑惑:“这肯定是有钱人!”毕竟上世纪八十年代,拥有手机的人绝非普通市民。
工作人员说:“先生,您可以从1到99中任选一个号码。”
徐峰思索片刻:“那就选个吉利数字,88吧!”
工作人员随即宣布:“好的,您的手机号码是901088,恭喜您!”
有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手机号码只有六位数?”
其实,最初发明手机号码时,号码并不复杂,只有六位数字,远没有如今如此庞杂和多样的数字组合。现在的“移动靓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这个“901088”号码其实是一种固定格式组合,即省份区号加上数字编号——“9010”代表广东省的区号,“88”是徐峰自己选的吉祥数字(当时后两位数字可由用户在1到99之间自由挑选)。
那么,这位中国第一个使用移动手机号码的用户究竟是谁呢?让我们从他传奇般的人生故事说起……
我们搜集了各种资料,却惊讶地发现网上关于徐峰的具体事迹寥寥无几,主要有三种传闻。
第一种说法称他是广东中海集团的董事长。
但深入考证会发现,中海集团直到2000年才成立,明显晚于徐峰的创业年代,故此说法并不靠谱。
第二种说法认为,他可能属于早在七十年代成立的“中国海外集团”,一家以航运为主的大型国有综合集团。
提到“航运”,我们豁然开朗:原来他频繁与海外客户联系,这也解释了他为何迫切需要移动通讯工具。
第三种说法更为接地气:徐峰是一位经营海鲜生意的商人。
徐峰生活的时代正值改革开放,许多年轻人凭借政策红利走上了经商之路,商业才俊纷纷崛起,徐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年,年轻气盛的他顺应潮流,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将全部积蓄投入创业——开设一家高档海鲜餐厅。
为什么不从普通餐馆起步,反而直接瞄准高端市场?徐峰凭借卓越的商业嗅觉,发现改革开放催生了大量大老板群体,他们消费能力强烈,小餐馆已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于是,他锁定了这一高端市场。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极其精准。
他的餐厅很快门庭若市,吸引了大量富豪顾客。
在这些有钱人的支持下,徐峰的生意蒸蒸日上,甚至到了需要提前预约才能用餐的地步。
他凭此成功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豪。
不过,市场总是变化莫测,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食物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更注重食材的新鲜与品质。
然而,徐峰的高档海鲜餐厅开始遇到瓶颈。
他的食材主要依赖海边渔民捕捞供应。
但若食材不足,徐峰只能通过邮电局发电报通知渔民,渔民收到信息后再运输至餐厅,中间花费的时间使得海鲜难以保证“现捕现杀”的新鲜度。
顾客们开始倾向于品尝更鲜活的海鲜,而非长时间冷冻或运输后的产品。
于是,“徐峰餐厅的海鲜不够鲜”的口碑渐渐传播开来,生意日渐下滑。
徐峰心知肚明,通讯不畅导致采购无法及时,他的生意正面临着难题。
正当他苦苦思索时,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一次去香港,徐峰看到路上有人手持一个长方形、类似砖头大小的通讯设备——这正是被称作“大哥大”的移动电话。
熟悉港剧的观众对这款标志性的通讯手机一定不陌生,剧中大佬们常拿着它指挥调度。
这也解释了“大哥大”名称的由来,一听就知道是贵重之物,只有有钱有地位的人才能拥有。
看到香港人用它方便地交流,徐峰顿时心生渴望,觉得这能解决他和渔民之间即时沟通的问题,最大限度保证海鲜的新鲜度。
了解到更多信息后,他立刻托人打探内地何时能购买到第一批移动手机。
命运似乎也在帮助他,没多久就传来好消息:
他的一个邮局亲戚告诉他,“你知道吗,广州六运会结束后,会有100部手机投放市场!”
徐峰听到这个消息兴奋不已,终于等到六运会闭幕,立即奔赴邮局办理手续,这便是本文开头的购买场景。
徐峰这样成为内地第一个“吃螃蟹”的手机用户,当时的手机并未广泛宣传,能够成功买到属于极大的幸运。
不少人好奇,1987年这部“大哥大”售价多少?答案是超过两万六千元人民币!
换算成当时普通工人月薪约50元,这意味着普通工人需攒四十多年才能买得起一部手机!
可见,徐峰的财富地位非同凡响,他当时便是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在那个年代,拥有万元资产的家庭可谓是富甲一方。
徐峰挑选手机号码时的谨慎也体现了号码的重要性:它代表着使用者身份,必须选个易记且寓意吉祥的数字。
他选择了“88”,寓意“发发”,这也成了商界内的共识。
即便到了今天,手机号码依然极其重要,无论吉祥与否,注册网络账号时都会绑定手机号码。
号码成为身份、银行卡等信息的关键绑定工具,更换号码常常会带来麻烦,大家都愿意保留一个好记又方便的号码。
言归正传,拥有“大哥大”后,徐峰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他坦言:“买到了靓号靓手机,确实带来了好运,生意更上一层楼。”
聪明且具有商业头脑的徐峰凭借移动电话如虎添翼,不仅能第一时间联系渔民,保证食材及时配送,顾客也能享受最新鲜的海鲜。
他还利用手机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快速调整菜品,满足消费者日益挑剔的口味。
这对敏锐商业嗅觉和现代通讯工具的结合,使徐峰的餐厅吸引了更多顾客,口碑大涨。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的餐厅成为港澳台及海外商界人士的“网红打卡地”,只要来广东,都会选择光顾这里。
徐峰的声誉迅速提升,随后开办连锁餐厅,最终成长为业界知名董事长。
看到徐峰因“大哥大”成功,许多同行也纷纷效仿,竞相购买大哥大。
那些拥有它的人经常在街头拿出手机通话,享受周围投来的羡慕目光。
这情景,颇似今日潮人追逐最新款手机并乐于炫耀的模样。
当年大哥大一度成为极其抢手的“香饽饽”,甚至被一些投机者炒作,价格从两万多飙升到六万元。
对此,理性的普通大众表示无所谓:“炒就炒吧,我们买不起还是买不起。”
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自己生活照旧。
这情形令人联想到现代某些炒作现象,利用人们虚荣心理不断抬高价格以最大化利益。
然而,这些盲目跟风者误以为拥有大哥大就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却忽视了创业的艰难与坚持。
并非每个人都有徐峰那样的洞察力和胆识,想要闯出一片天地,不可能单靠一部手机和号码。
盲目追逐潮流而不踏实努力,最终难免功亏一篑。
所幸如今的我们早已不再被资本牵着鼻子走,购机时更看重实用性与性价比,而非单纯的价格或品牌光环。
当然,也有人因科技迭代或追求虚荣反复更换手机,我们对此不做评价,毕竟个人选择自由。
只要事后不后悔就好。
发布于:天津市信钰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